绘一段纷红骇绿
2015-05-22 16:59 来源:龙虎网 点击:
——说说我的画,也对画说说
文 \ 陈姗
柳宗元在文章中曾写道:“每风自四山而下,振动大木,掩苒众草,纷红骇绿,蓊郁香气。”寥寥数语,朴实无华,细细品味,竟是一片充满生意的山水画境。
我常常想:画家的一支笔就是那拂来的山风,吹落纸上,幻化物象,惚兮恍兮,其中有物,恍兮惚兮,其中有象,于是“掩苒众草,纷红骇绿”,于是乎“蓊郁香气”,我们在画面上也闻到了香意。。。。。。一支笔布落风雨,一支笔扫染花香,每一支笔点落渲染之间形成了每一支笔特有的画风。所不同的是,有人笔力扛鼎,有人笔底生花,有人笔意清矍,有人笔势豪迈。
笔性是一种因人而异的特质,每个人的笔性有别,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。有人笔静有人笔雅,如同陆俨少的笔势充满动感,而吴湖帆的笔意静雅温和,齐白石的笔力如棉裹铁,黄宾虹的笔韵浑厚华滋,张大千的笔致清高脱俗。画坛前贤群星闪烁,我们这些后学之辈应如何追步?吾生而晚矣,无由亲炙于诸师门下,然他们的璀璨笔墨仍在,画中的气韵无声的奖掖着吾辈的画心。
我的画笔相对荏弱,因我是个胸无大志的小女子,并不关注风起云涌的社会风云,也不乐道波谲云诡的纵横时事,我生活在唯美的世界里,所以我喜欢清静无事的表达一点小情境、小生活,有时候觉得人生这一个生命段仿佛熟悉又仿佛陌生,淡若苦艾,杳渺无涯,前生我是谁?此身之后谁是我?对于轮回的发问最直接的影响了我的画面,或者隐喻或者借喻,所有的物象表达都是有旨归的影像存在。我能跑会跳,却不会游水没有翅膀,不能终日潜蛰于水下,亦不能累月栖息于枝头,于是不由自主的借助鱼和鸟的表达方式在追索普世的命运轨迹,鱼的前生或许是鸟,鸟的来世也许是鱼,鱼有鱼的水域,鸟有鸟的天空,各有各世界,却常常平行或相继存在,轮回转世中生生不息的转换相遇,轮回过患里无数次的擦肩错过,爱恨情仇无边转化,看到一个人似曾相识,难道真的是因为过去世曾有极强烈的感情存在过?
癸巳年这一年间,我杜门在家,“但看花开落,不言人是非”,最是沉浸于丹青里,有时读书,有时画画,偶尔有想,偶尔无思。晴日里读罢楞伽看羞海棠,雨窗外染过芭蕉又唤鹦哥。一支笔茫然无意的勾勒渲染,有时觉得可以忘记手的动作,只听见心的声响。世界不是真空,而是妙有,一切的妙有源诸自心。我时时写写画画,处处走走停停,对于画面意境的营造如同我对于生活的无心,从不刻意做什么,一切随缘,一切可以预约,也可以邂逅,今天笑谈,明朝笑忘,会心不在远,得趣不须多,一切都在有情无思间。
碧纱窗外,风来,一片竹影婆娑。人生就是这样,总会遭遇不速之客,也会牵挂知音故人,性情中人总是诸多无奈。心境的沉淀终归会告之于笔墨的造化,勒一条线,也有勒一条线的心情,喜欢一种色调,可以将这一种色调演化到极致,是什么样的画人,就给看画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。我想用我的画笔,把我光怪陆离的想法全部巨细无漏的记录下来,也想把你的心装得满满的,紫陌红尘中,能有多少的纷红骇绿,可以吸引你一刹那的驻足回眸?
我是个自在而随意的人,偶尔码码格子,我不够聪明,却也有“拙”而不群的小情思。丹青不言,却也是一朵娇柔的解语花,我也超爱花朵,花朵那么温柔和美,永远不会伤害我们,只是终日无言静静开落。用文字也表述不好的意境,或许可以画得出来,不立文字就可以有更无限的表达手法。我把自己朦胧的想法覆盖在画面上,期待有一天自己读懂了会笑,拈花微笑,亦或是莞尔一笑,只要笑了就好,笑自己曾经傻,也笑自己一直痴,谁不是在滚滚红尘中无法清醒呢。李易安曾说:“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晚来风急”?画风也是风的一种,也会把我的思绪吹乱。西风无事,往来扫落花,一地的花香,一阶的花痕,也是一生的花事。
我对美的东西都是有很深刻的感情的,可是世间的美好往往不易长久。深情不可付与浅语,雪虽能积,但云却不留。这个世界最难将息的,或许不是失去,而是守候,守候轮回,守候岁月,譬如守候丹青,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。我的画很慢,如同我喜欢慢节奏的生活方式,行走的太快我会没有时间看风景,这一生走过雨巷仰头瞻望豆蔻时光,夹竹桃花掩映在如翠的叶片间开得正嫣然,紫丁香如滚雪一样被吹落,您是我桥上的风景,还是我窗前的明月?我可用文字将你描述,也想用画笔将你记取,纵使沧桑时光,不著痕迹,记忆深处,还是会有一丛浅黄深碧,一片纷红骇绿,开满了我丹青走过的城池。
陆游说:“天垂缭白萦青外,人在纷红骇绿中”,是画境也是心境,天是时时变幻的天空,人是常常迷失的众生。陌上花开,可缓缓归矣,在纸笺上,享受悠然的生活,何尝不是一种解脱?我一直静静的画着,不知我这一支拙笔,会为您拂来何样的风,虽然努力的想要表达一点美好的心境,但难免笔不达意。我亦不怕表达不确切,曲有误周郎顾,焉知我不是故意的呢?画画应该是一件纯粹的事情,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去描描弄弄,在纸笺上浅吟低唱 ,在意境中沉淀升华。一支笔中有三千大千世界,能够安下心来去画画,远离纷争和喧扰,依然是我目前所感受到的最美的事情。
——甲午年初秋于金陵小姗画舍
小姗不才,壬戌年生于齐国故里淄博,稚齿发蒙,每课幼学琼林,及笄而负笈,游学于十朝古都金陵。喜校园生活之平淡天真,故博士毕业后,腆颜居两站美术史博士后。
小姗性爱丹青,弄笔自适,读书于小姗书房,描绘于小姗画舍。若干年耽游于艺,光阴荏苒,以书画自娱。绘事之余,撰写画论画评,岁岁年年,与文艺相伴。
著有《崇文堂珍藏手卷集》(合著)、《海纳百川——竹如意斋藏海派名家书画集》、《纪念张大千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张大千书画作品集》、《何香凝年谱》等书。
2014年入选国家文化部CYAP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。
2015年当选上海张大千大风堂艺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,艺术委员会委员。
据于徳,游于艺
——谈学生陈姗
陈传席
孔子说:“志于道,据于徳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道可志,徳可据,仁可依,唯艺不可依据,仅可游之而已。这就规定了古代士人,不可以艺为终身之专业,但又不可不知艺。
陈姗是才女,勤敏好学,细心认真,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期间,学习绘画艺术和美术史、美学理论,但她不是那种只知道学习绘画技术和啃教科书的学生。她博览群书,知识渊博,古今中外,信手拈来,引经用典,谈吐如云。可以说,在女生当中,她的知识面和文学修养都是非常广博和出色的,尤其在艺术系的学生当中,更属于知识面比较广泛的。
我曾经讲过,我招收博士研究生有三个标准,一是能够看书,二是能够写文章,三是能够在美术界打响。第一点和第二点看起来简单,实际上做起来很难。关键是看书怎么看能够深入文章的精髓?文章怎么写能够表现自己的思想?能够自己看书和写文章是一种能力、基本的研究能力,而能够在美术界崭露头角则需要天赋和苦功。现在看来,看书著文对才女陈姗而言当然是不在话下,而她的素质和潜质也决定她必非等闲之辈。她的许多观点和文章都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,其文辞尤其典雅华丽,部分应能够传世。
陈姗的画也清丽有格,她多绘工笔。一般来说,工笔容易入俗,但陈姗的画却很雅致温文,而且意境出尘,绘画语言和作品风貌别致不群。这和她读书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,画人不可无文,很多时候画作是画者的精神写照,人粗则画俗,人雅则画清,陈姗的画是清雅温文的,还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,耐人寻味。她画画很有自己的见解,比如表现轮回、人性,她的画充满禅意,又有女性绘画的温情和柔和,还表现出佛教徒的自在与慈悲。陈姗和我讲:“她学佛发的愿是自身修清净相,令众生见她生欢喜心”,我看她的画格也是如此,画面有一股清气、雅气、静气,让人见到生欢喜心。
更让我吃惊的是,陈姗的诗文写得非常好。在报考我的博士研究生之前,她曾寄来很多她的论文和资料,里面有许多她写的古诗和古文,境界翩然,格调高雅,皆清丽可喜。我曾疑心非她所能,当面出题限韵,以辨真赝,她应声而出、指物立就。三国时的曹植,号称八斗才,曹丕出题后,曹植走了七步才写出诗来,而陈姗是不假思索,一步都不用踱。我有时用手机发诗文给她,命她和诗,诗刚发出,她的和诗就发回来了,才思敏捷超乎想象。
陈姗对中国历代女诗人、女文人、女画家、女政治家等都特别熟悉,而她也是一个早慧的学生,她考上我的博士研究生时,才24岁。我问她准备研究哪方面的内容,她说要研究女性绘画,并且青睐于民国女杰何香凝,我就赞成:“何香凝绘画堪为博士论文”,并且勉励她:“才自内发,学以外成”,有天赋和基础当然是好的,后天的努力更加重要,而她也不负师嘱,洒然成书。
为了撰写研究何香凝绘画的博士论文,她先编撰了《何香凝年谱》。她的博士论文写得很厚重、很出色,获得了答辩委员会全体教授的一致好评。获得博士学位后,她又重新整理、充实了《何香凝年谱》一书,这是何香凝女史的第一本年谱,力求内容翔实、资料准确、评价客观,除了何香凝的革命经历外,特别注意到她的绘画经历和艺术成就。
参加展览:《丽人行-中国当代女艺术家水墨作品邀请展(第一回)》、《承·变:艺术的新图景-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》、《问道丹青——美术学博士绘画邀请展(第一回)》、《姗姗何来——陈姗绘画个人展》、《若往若来——80后新生代艺术家绘画邀请展(第一回)》、《花开六尘——中国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(第四回)》、“观古楼杯”中国国家艺术网第五届(2014)网络艺术展、《试验·交汇-当代水墨学术邀请展》等。
策划展览:《问道丹青——美术学博士绘画邀请展(第一回)》等、《若往若来——80后新生代艺术家绘画邀请展(第一回)》、《花开六尘——中国当代女艺术家邀请展(第四回)》。

陈姗-桃之夭夭其叶蓁蓁2014年 纸本 55×39cm

陈姗-胭脂扣 2014年 银笺45.5×38cm

陈姗-烟菰菡2015

陈姗-银碗盛雪明月藏鹭2013年 纸本 57×39cm

陈姗-朱颜常伴事如意2012年 纸本 54×53cm
(责任编辑:符婧)